北屯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北屯托福培训哪里好 > 北屯热点资讯 > 北屯教培资讯 >  传统节日有哪些(01/09收集汇总)

传统节日有哪些(01/09收集汇总)

发表时间:2024-01-09 19:57:24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文章更新时间:2024-01-09,

  本文收集汇总于01/09日,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节日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节日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参考一、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参考二、抖音看到有人问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是什么?

和历法是有关系的,并不完全是习俗。
四大节日有一个来自于二十四节气,清明,而剩下的三个都是因为历法使然,3:1,那么先从清明讲吧。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中国当然是最重要的时节。
&具体的情怀方面,每至清明开始播种,又是一年有了新的希望,所以也要祭祀先人,让他们知道后代还活着,还活的相对好。至于插柳,很多人都不知道一点:嫩柳叶是可以吃的,在古代一直到近代,贫苦百姓在春天都是吃柳叶活下来的。
&除却清明之外,二十四节气的其它时节大多都因为着有大量的其它工作,所以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庆祝行为。
讲完清明,讲历法中的其它节日。
一月一,春节,一年之始;
二月二,龙抬头,万物复苏;
三月三,祭黄帝,三皇五帝单祭一个没啥意思,再加上早几天刚过了清明,淘汰;
四月四,祭赤帝也就是炎帝,炎黄子孙么,但炎黄不分家又何必单祭炎帝?淘汰;
五月五端午,历法中最中正的节日;
六月六是一个过着过着没了的节日,有少数民族在过;
七月七,七夕,和牛郎织女无关,那是后来强行攀关系攀上的;
八月八,瑶池会,被中秋淘汰;
九月九重阳,登高望远思亲;
因为中国古代九是极数,已经是最高了,所以九月之后没有节日了。
一月一不庆祝不合适,毕竟一年之始,这就是春节。而重点的争议,在于五五端午、七七乞巧、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九月九重阳,总共五个日子。
先把乞巧和中元排除掉——乞巧是妇女节日,和男性无关,天生少了一半受众,所以不能算重要节日;中元更是有名的鬼节,就不是给活人过的。
那么剩下的端午、重阳、中秋,就是争端所在。
咱们先说那个没啥争议的中秋:中秋,源于二十四节气秋分,秋分正好是秋季开始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秋收开始了。
&秋收,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要种了地,二是要有人。在大家都农忙的时候,家里不团圆,缺人,秋收就会非常累甚至无法收获全部作物,只能任由它们冻死在地里,或者烂在潮湿的雨中,这就很不美好了。
&因为秋分开始的忙碌,所以中秋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期盼,人们忙完秋收以后看着天上的满月,秋收完的觉得一家人都在和月亮一样圆满;缺人忙不完的看着满月更觉心酸。于是中秋就成了著名的团圆之日,其意义不下于春节和清明。
四大节日三者已经归位,春节、清明、中秋,那么最后一个空位,只剩下端午和重阳来竞争了。
端午和重阳不必介绍,但为什么重阳竞争不过端午呢?因为易经。
九五:飞龙在天,有昂扬之意;上九,亢龙有悔,有衰落之意。所以五月五的潜在意义是比重阳高的。端午竞争上位。
……………………………………………………………………
另外还有一个小点需要注意:有人可能会觉得重阳为啥不能过?不是不能过重阳,而是不能给重阳放假,你打开日历看看,中秋、国庆、重阳这仨节日离的有多近,先过中秋再过国庆,然后接个重阳,那意思是从九月到十月全国停摆?

参考三、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过?有什么习俗?

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1,春 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传统的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2,元宵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大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清明节
时间是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特有的农历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起初,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4,端午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中国自古相传的“卫生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龙日等。虽然叫法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
5,七 夕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有“中国情人节”之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每到七夕――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6,中秋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从北宋开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类的节令食品。直到今天,中秋节仍流行赏月、吃月饼。
7,重阳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中国老人的节日。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参考四、中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除夕、七夕、腊八、中秋节等。其中,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来计算,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多少个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另外24节气对应不同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农历正月节日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参考五、中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中国有十二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
一、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二、十二个传统节日简介
1.春节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龙抬头简介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4.社日节简介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6.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7.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8.中元节简介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9.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10.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11.冬至节简介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12.除夕节简介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三、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影响
的出现蕴含本民族对美好生的向往,歌颂,以及对民族起源的深情回忆。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中华大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布衣,莫不因″春节"而同庆,″清明"同祭,"端午"同忆,″中秋"同思,这些节日简直就是超强的聚合剂,将成百上亿的人的悲欢,言行在同一日呈现,成百上亿的人为了那一日或不远万里,排除千难回家(看看春运的车流人潮吧),或挂社扫墓同祭祖先,或全国同吃月饼,而且,传统节日除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还能体现国家是否兴盛,人民是否富裕。
四、十二个传统节日的意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