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海北托福培训哪里好 > 海北热点资讯 > 海北知识问答 >  高考1977人物分析

高考1977人物分析

发表时间:2024-01-13 20:00:07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文章更新时间:2024-01-13,

本文给大家介绍高考1977人物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参考一、高考1977中潘志友人物性格

潘志友,个人总结他是一个重情重义,有勇有谋,思想进步,为人正派的优秀青年!他和陈琼之间纯真的艰难的爱情让人感动!
但是,我觉得导演对潘志友这个人物的处理不是很成功,对这个角色的描写和刻画不是很全面很鲜明,以至于看完电影之后,我对男主角潘志友的印象还不如对小根宝和强子等人的印象深刻。个人觉得潘志友这个角色的戏份有些少了,很多需要表现的东西都没有表现出来。导演对角色性格的描写和刻画不是很饱满,甚至欠缺一些东西,所以给人一种平淡无味的感觉!
按说作为知青领袖的潘志友,在恢复高考这个关键的重大的历史时刻到来时,他应该采取主要行动去帮助大家也帮助自己实现参加高考的梦想。可是影片中的潘志友除了最后时刻放弃高考留守农场之外,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做,没有付出任何行动,甚至还不如强子等人敢作敢为。这让人很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知青们的头!
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还是很感动人的!一个根红苗正的干部子弟,在那个荒唐的冷漠的年代里,面对受处分的危险,敢于和一个历史反革命的女儿谈恋爱,甚至为了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为了让女朋友参加高考,他自己也假意报考,并且自始至终陪伴在陈琼身边帮她复习,不离不弃,足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也足见他对女友的深切的爱!这么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为了自己当初对老迟的一个承诺,最终决定放弃高考留守农场,我觉得也就不是很意外很让人不可理解了!
总之,潘志友这个人物塑造的不是很成功,当然这主要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个人物本可以描写刻画的更形象更饱满更出彩,只可惜导演没有让这个本可以散发出耀眼光芒的知青形象成功树立起来,真是觉得遗憾啊…

参考二、高考1977的影评,急需!!!

1 电影叙述的是东北某农场几个知青在1977年高考前后所发生的故事。在那个年代,他们已经被日复一日的单调劳动折磨得失去所有的希望,直到高考制度恢复,他们犹如黑暗中看到曙光。于是他们开始为命运搏击抗争,期间发生的友情亲情爱情,皆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结局自然是欢喜的,甚至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因为所有的矛盾都在互相理解中悄然冰融。这是电影刻意为之,把一段辛酸的历史变为回忆中的暖色。毕竟已经过去了30年时光,得益于1977高考的社会精英,回望那段时光,原来承受过的苦难蜕变成骄人的阅历,难免生出某种豪情——在他们的推动下,民族前进的车轮再次滚动起来。 这也使得我们观看这电影的时候,不由感叹:1977年的高考,作为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而我们,正受益于高考的恢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 《高考1977》中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很多,革委会主任、农场连长、普通知青、老教师、铁道员等等一大群人。《高考1977》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个性,既能严格区分于其他角色,也可以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一群形象突出的角色当中,孙海英扮演的革委会主任老迟显得格外抢眼。 一口东北话、急脾气、刀子嘴,却长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几个年轻知青“夜盗”图书馆学习资料,被公安局抓住之后,老迟嘴上说不管,最终还是跑到公安局捞人。加上其他几个类似的情节,一个刚强、执拗却很善良可爱的老革命干部形象就活生生树立起来了。

参考三、关于电影《高考1977》的观后感?

十年文化革命,中国被耽搁了十年,在这十年里,有多少人才埋没,中国就这样被滞带!看着影片中为了高考而努力的下乡知青们,深感今天的政策来之不易,尤其是他们为了高考去偷书,为了高考去绝食,为了高考去拼了命的追火车,这些都是他们渴求改变命运的体现。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未来的四年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道德品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