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天津托福培训哪里好 > 天津热点资讯 > 天津知识问答 >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01/22更新)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01/22更新)

发表时间:2024-01-22 01:45:26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文章更新时间:2024-01-22,话题:#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文章来源:匿名用户, 内容简述: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今天(01/22)给各位分享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参考一、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野悄前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运袭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颂清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四.光学、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1、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发现红外线。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应用: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
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4、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化学作用、荧光效应。应用:杀菌、消毒、黑光灯灭害虫。
5、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图1光电效应实验
6、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
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即原子核也是可分的。之后居里夫人于1898年7月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Ra)。
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时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图2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9、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光电效应”实验(如图1)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10、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图3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演示图
11、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2)
实验结果:(如图3)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跟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2°一3°)②少数α粒子产生较大的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的大角度偏转,个别α粒子被弹回。据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显微镜
银箔

氮气
氮气
图4 粒子轰击氮核装置
1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如图4)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
1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的电量 ,即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
14、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5、1932年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其用中子轰击石蜡打出了质子(如图5)。
Po
粒子

石蜡
质子
图5 粒子轰击铍实验
中子
16、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反映方程 。可见,正电子是由磷30衰变发射出来的。像磷30这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机械探伤、消菌杀毒、作为示踪原子等。
17、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参考二、有没有关于高考物理学史的总结?

学习的效率对学生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面临着繁重的复习任务,因此必须讲究学习的方式方法,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是很多的,有很多同学选择死记硬背知识点但是总是记不住,这样高考物理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学习物理可以利用有效的口诀记忆,这样在高考物理一定会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需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进行总结这里,作者帮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物理记忆口诀!
一、运动的描述


1. 物体模型用质点, 忽略形状和大小 ;地球公转当质点, 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 准确描述用位移, 运动快慢 S 比 t ,a 用Δ v 与 t 比。

2. 运用一般公式法, 平均速度是简法,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初速度零比例法, 再加几何图像法, 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 初速为零 a 等 g.竖直上抛知初速, 上升最高心有数, 飞行时间上下回, 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 平均速度相等数 ;求加速度有好方,Δ S 等 a T 平方。

3. 速度决定物体动, 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速,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 解力学题堡垒坚, 受力分析是关键 ;分析受力性质力, 根据效果来处理 。
2. 分析受力要仔细, 定量计算七种力 ;重力有无看提示, 根据状态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摩擦, 相对运动是依据 ;万有引力在万物, 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 二者实质是统一 ;相互垂直力最大, 平行无力要切记。。

3. 同一直线定方向, 计算结果只是“ 量”, 某量方向若未定, 计算结果给指明 ;两力合力小和大, 两个力成 q 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 ; 合力大小随 q 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 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 正交分解来解决, 三角函数能化解。


4. 力学问题方法多, 整体隔离和假设 ;整体只需看外力, 求解内力隔离做 ;状态相同用整体, 否则隔离用得多 ;即使状态不相同, 整体牛二也可做 ;假设某力有或无, 根据计算来定夺 ;极限法抓临界态, 程序法按顺序做 ;正交分解选坐标, 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 等 ma,牛顿二定律, 产生加速度, 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 a 同方向, 速度变量定 a 向, a 变小则 u 可大 ,只要 a

与 u 同向。



2.N、T 等力是视重, mg 乘积是实重 ; 超重失重视视重, 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 减速下降也超重 ;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 运动轨迹为曲线, 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 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 圆周运动向心力, 供需关系在心里, 径向合力提供足, 需 mu

平方比 R,mrw 平方也需 , 供求平衡不心离。


3. 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 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 快慢运动的卫星, 均由距离来决定, 距离越近它越快, 距离越远越慢行, 同步卫星速度定, 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 确定状态找动能, 分析过程找力功, 正功负功加一起, 动能增量与它同。



2. 明确两态机械能, 再看过程力做功, “重力” 之外功为零, 初态末态能量同。。

3. 确定状态找量能, 再看过程力做功。 有功就有能转变, 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选修 3--1〗


1. 库仑定律电荷力, 万有引力引场力, 好像是孪生兄弟, kQq 与r 平方比。

2. 电荷周围有电场, F 比 q 定义场强。。KQ 比 r2 点电荷 ,U 比 d

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 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 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 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 qU , 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 与它垂直画场线。 方向由高指向低, 面密线
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 选修 3-1〗


1. 电荷定向移动时, 电流等于 q 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 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 串电流表来计量。 电源外部正流负, 从负到正经内部 。

2. 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 控制变量来论述, r l 比 s 等电阻。

电流做功 U I t , 电热 I 平方 R t 。电功率,W 比 t, 电压乘电流也是。

3. 基本电路联串并, 分压分流要分分明明 。复杂电路动脑筋, 等效电路是关键。

4. 闭合电路部分路, 外电路和内电路, 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 和就等电动势, 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选修 3-1〗


1.磁体周围有磁场, N 极受力定方向 ;电流周围有磁场, 安培定则定方向 。

2.F 比 I l 是场强,φ等 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φ 比 S,磁场强度之名异。

3. BIL安培力 , 相互垂直要注意。


4. 洛仑兹力安培力, 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选修 3-2〗


1. 电磁感应磁生电, 磁通变化是条件。 回路闭合有有电电流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 磁通变化率知晓。


2. 楞次定律定方向, 阻碍变化是关键。 导体切割磁感线, 右手定则更方便。



3. 楞次定律是抽象, 真正理解从三方, 阻碍磁通增和减, 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 能量守恒理应当。 楞次先看原磁场, 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 安培定则知 i 向。

十、交流电〖选修 3-2〗


1. 匀强磁场有线圈, 旋转产生交流电。 电流电压电动势, 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 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 NBSω 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算。


3. 变压器供交流用, 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 初级 U I 值,次级 U I 值, 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 正比匝数比 ;电流之比值, 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 若求某匝数, 化为匝伏比, 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 升压降流送, 否则耗损大, 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选修 3-3〗


研究气体定质量, 确定状态找参量。 绝对温度用大 T,体积就是容积量 。

压强分析封闭物, 牛顿定律帮你忙。 状态参量要找准, PV 比 T

是恒量 。


十二、热力学定律


1. 第一定律热力学, 能量守恒好感觉。 内能变化等多少, 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 收入支出来理解。 对内做功和吸热, 内能增加皆正值 ;对外做功和放热, 内能减少皆负值。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传递是不可逆, 功转热和热转功, 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 〖选修 3--4〗



1.简谐振动要牢记, O 为起点算位移, 回复力的方向指, 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 平衡位置 u 大极。


2.O 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 振动快慢是周期, 一周期走 4A 路,单摆周期 l 比 g, 再开方根乘 2p,秒摆周期为 2 秒, 摆长约等长 1 米。

到质心摆长行, 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 从底往顶是向上, 从顶往底是下向 ;振动图像描位移 ,顶点底点大位移, 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选修 3--4〗


1. 左行左坡上, 右行右坡上。 峰点谷点无方向。


2. 顺着传播方向吧, 从谷往峰想上爬, 脚底总得往下蹬, 上下振动迁不动。
3. 不同时刻的图像, Δt 四分一或三, 质点动向疑惑散, S 等 v t

派用场 。


十五、光学〖选修 3-4〗


1. 自行发光是光源, 同种均匀直线传。 若是遇见障碍物 ,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 折射定律是重点。 光介质有折射率, (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 波长比值也使然。

2. 全反射 ,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 光是一种电磁波, 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 单缝衍射中间宽, 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 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 它可用来测工件, 还可制成增透膜。 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 3-4〗

2. 光照金属能生电, 入射光线有极限。 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
子频率有关联。 光电子数目多和少, 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 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选修 3-5〗、

十七、动量 〖选修 3--5〗


1. 确定状态找动量, 分析过程找冲量, 同一直线定方向, 计算结果只是 “量”,某量方向若未定, 计算结果给指明。

2. 确定状态找动量, 分析过程找冲量, 外力冲量若为零, 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选修 3-5〗


1. 原子核 ,中央站 ,电子分层围它转 ;向外跃迁为激发, 辐射光子向内迁 ;光子能量 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 原子核 ,能改变 ,αβ 两衰变 。Α 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 射线。


γ光子不单有, 伴随衰变而出现。 铀核分开是裂变, 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 还可用它来发电。 轻核聚合是聚变, 温度极高是条件 。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 ;和平利用前景好, 可惜至今未实现。

参考三、高中物理中出现的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力学中的物理学史:
1、前384年—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
3、1683年,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4、1798年卡文迪许:卜判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
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库仑:库仑定律冲毁。
2、1826年欧姆: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奥斯特:型旦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楞次: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光学、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1、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一种是荷兰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
2、1801年,英国托马斯·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3、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1895年,德国伦琴:X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5、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6、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7、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

参考四、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埋念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德布罗意认为:正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样,实体的微粒(如电子、原子等)也具有这种性质,即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说不久就为实验所证实。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局液掘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当粒子的大小由微观过渡到宏观时,它所遵循的规律也由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桐核一步的阐释。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和泡利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