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株洲托福培训哪里好 > 株洲热点资讯 > 株洲知识问答 >  四则运算怎么备课(12/18收集汇总)

四则运算怎么备课(12/18收集汇总)

发表时间:2023-12-18 15:40:58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本文收集汇总于12/18日,今天给各位分享四则运算怎么备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则运算怎么备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四年级下册数.

四则运算怎么备课

  本文收集汇总于12/18日,今天给各位分享四则运算怎么备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则运算怎么备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人数312306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
      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24×2+24÷2
      =24+24+12=48+12
      =48+12=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2)36-6×5(3)56÷7×5
      2+9-336÷6×5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16-18 67-29+15
      5×15-12÷3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
      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么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
      (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
      (6+4-2)×36×4÷(3-2)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23+0=23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举例说明:5-5=060-60=0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0=0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5÷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么?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6×09-00-11
      0+350÷716-64×0
      0×5354+054-0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是一分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学科,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数学。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西师版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么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么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的乘除运算,按乘在先,先算乘,除在先,先算除的顺序演算。
      2.使学生懂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以同时运算。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4×5+1896÷12-6140-12×5
      24+5×1890-12÷6156÷78÷3
      2.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840+8×5266×38-47
      经过计算,请学生说出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知
      1、导入新课
      对复习题“840+8×52”进行扩题,“8”当作272÷34”相除的商,请学生口答可以改写成怎么的算式。改写成“840+272÷34×52”,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三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板书)。同学们要掌握这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迅速计算。
      2.教学例1:840+272÷34×52
      (1)读出式题,指出式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
      (2)指名划线指出先算部分。教师同时指出:式题中的乘、除部分,按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的顺序演算。
      (3)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纸上。
      840+272÷34×52
      =840+8×52(除在前,先算除。)
      =840+416
      =1256
      3.教学例2
      由复习题“66×38-47”进行扩题,把“47”当作是“987÷21”得到的商,提问学生可以改写成怎么的算式。学生改写成例2:66×38-987÷21
      (1)读出式题,指出式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I
      (2)指名划线指出先算部分。教师同时指出: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以同时运算。
      (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纸上。
      66×38-987÷21
      =2508-47(乘、除可以同时计算。)
      =2461
      (4)把例2中“一”改成“十”成为“66×38+987÷2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再改成“66×38+987×2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4.试一试。先想想运算顺序再计算。
      16×50-36÷41200÷300×15-12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60+40÷204×9-25100-6×7
      20+9×7-2342÷6+785÷17+52÷13
      2.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00÷25×4÷845÷5+30×7
      20+15×3-2256-72÷9×4
      3.把下列两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180÷5=3675×6=450
      100-36=64460÷23=20
      64+20=84450-20=430
      4.小明把下面两题先做的部分划上横线,你认为对吗?不对的改正过来。
      100÷50×8×625×4÷2×5
      5.先填运算符号,再计算。
      先出示一题:40÷8+4×2=
      40842=
      40842=
      40842=
      教师先示范一题,请小朋友算算答案是几,再请同学当老师填上运算符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一练4、5。
      (六)课外作业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
    猜你喜欢:
    1.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手抄报
    2.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个人计划
    4.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5.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6.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三、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5篇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35+2560-2418+22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么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么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183-75=108
    274-52=222222+63=285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240÷40×3
    =150-80=240÷120
    =75=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怎样?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24÷6×790-52+28
    6×2÷432÷8×5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
    143-45-57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1、课本P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0+1750=943-306=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练习一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3、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49÷7×4=73-45+27=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0+30-608×5×10
    20+30÷3120÷3×5
    12×5-40÷2150-100÷5×4
    100×(38-31)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怎样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么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384204386685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么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4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么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么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么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么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么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